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,但是满、蒙古、瑶、壮、白、高山、赫哲、哈尼、达斡尔、侗、黎等几十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,只是在过节的形式中加入自己的民族特色。
春节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。在先秦时叫“上日”、“元日”、“改岁”、“献岁”等;到了两汉时期,被称为“三朝”、“岁旦”、“正旦”、“正日”;魏晋南北朝时称为“元辰”、“元日”、“元首”、
“岁朝”等;到了唐宋元明,则称为“元旦”、“元 ”、“岁日”、“新正”、“新元”等;而清代,就叫“元旦”或“元日”直到现如今。
《史记》记载: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,而商朝则用腊月(十二月)为正月,周代提前至十一月初一,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,汉朝初期沿用秦历。汉武帝刘彻命令公孙卿和司马迁造“太阳历”,规定以农历正月为一岁之首,以正月初一为每年的第一天,即是元旦。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(阴历和农历之称)纪年,直到清朝未年,长达两千零八十年(2080年)。如今在华人地区也跟随着使用夏历。
“春节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,有着不同的特指。汉朝时,人们把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立春称“春节”。南北朝时,人们把整个春季叫“春节”。辛亥革命胜利后,南京临时政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府以便“顺农时”和“便于统计”,在政府机关、厂矿、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,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。但一般人称公历元月一日为“阳历年”,仍把农历正月一日初一称“元旦”。
春节指的是汉字文化传统上的农历新年,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,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,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,到正月十五(元宵节)新年才结束,有些地方的新年庆祝活动甚至到整个正月结束为止。春节与清明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。